灵石县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山西一县,因神石得名,有华夏民居第一宅,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应该怎么治 http://m.39.net/pf/a_6706972.html

在山西晋中,有一个县的名字很奇怪——灵石。为何得名灵石,一说是,隋开皇十年,隋文帝“巡幸开道,得瑞石,遂于谷口置县,因名‘灵石’。”。另一说传得更邪乎,相传大禹治水在此“打开灵石口,空出晋阳湖”。

如今在灵石县文化艺术中心右侧,有一石块,满身孔洞,似铁非铁,似石非石,其色苍苍,其声铮铮。旧时附近乡民视为“神石”,前来焚香膜拜,祈求平安。据考察系古代降落的一块陨石。灵石县名即因此物而得。

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,晋中盆地南端,素有“秦晋要道,川陕通衢”之称,距省会太原市公里,北临介休市,南接霍州,东靠沁源,西连交口、孝义,有“燕冀之御、秦蜀之经”之称。

县域境内地下矿藏资源丰富,已探明的矿物有煤、铁、石膏、硫铁矿以及铜、钼、钛、钒、钨、稀土等32种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。其中煤炭、石膏、硫铁矿储量丰富,全县含煤面积平方公里,优质主焦煤达12亿吨,被誉为“煤海瑰宝”。

到灵石游玩,王家大院是必去的一站。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。小镇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,依山傍水,一条大街横贯东西,九沟、八堡、十八街巷散布于北山之麓。

作为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,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、历余年修建而成,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,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,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,以其独特的三雕艺术和恢宏的气势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。

王氏家族,源出太原,元仁宗皇庆年间(年—年),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,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,由农及商,由商到官,家业渐大,家资渐厚,声名渐高,在此前提下,其后大兴土木,营造宅第。

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。鼎盛于康熙、乾隆、嘉庆年间。其时,除大兴土木,营造住宅、祠堂、坟茔和开设店铺、作坊外,在当地还办有义学,设有义仓,修桥筑路、蓄水开渠、赈灾济贫等,善举不断。从十八世以后(清道光年间)逐渐衰败。

离灵石王家大院十多里处,有一红崖峡谷景区,景区集险、秀、雄、奇、幽于一体,天成胜境,拥有多个瀑布,形成了较为壮观的瀑布群系统,是华北地区所有景区中唯一拥有峡谷、森林、高山草甸及多样性气象景观的原生态旅游胜地。

千年古刹资寿寺坐落在灵石县城东十公里的苏溪村。东临绵山,西傍汾河,古树交荫,风景秀丽。这处寺庙,创建于唐代,重建于宋代,在金代又遭破坏,元泰定三年(公元年)重建,以十八罗汉头像被盗流落海外又失而复得而蜚声海内外。

资寿寺规模颇大,院落宏敞,布局完整。集彩塑罗汉、大型壁画、斗拱殿顶于一体。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,雷音殿,罗汉殿,地藏殿,药师殿,二郎殿等。这些古代建筑结构奇巧,雕梁画栋,碧瓦凌空。屋顶三彩琉璃瓦覆盖,制作精巧,很有特色。

灵石当地有一石膏山,是太岳山的主峰之一,制高海拔.6米。石膏山是山西名山,古代就被作为传统游览观赏地。明未清初,傅山先生曾落墨“山林野趣”,成为千古绝唱。

介林是三晋名贤介子推的墓地,位于灵石县马和乡张嵩村东,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,始建于春秋,兴起于秦汉,鼎盛于隋唐,是三晋清明寒食文化之乡、忠孝文化圣地。

当地的美食有很多,有名的有*发发、捏巴巴摊摊、油糕、骨累等。听这名字就很新鲜,且听小编跟你说说都是什么东东。

*条条也叫发,是当地人的上午主食之一。原料有白面、豆面、杂面、米面、玉茭面、高粱面,也可用二合面(两种面粉搅在一起)、三合面(三种面粉搅在一起)。

捏巴巴也叫名捏疙瘩,习惯上作为农村上午主食窝窝头或馍馍以外的补充食品,也有作为主食食用的。

摊摊是人们非常爱吃的食品之一,尤其适宜老人小孩食用。但由于它制作麻烦,费时费力,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食用,但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,是家家必做,户户皆吃。

油糕是灵石风味小吃中较为高档的食品之一,也是灵石人过节、待客、婚丧喜宴、祭典神灵之必备品。俗语“冬至不吃糕,小*隔门瞄”,寓意来年运气步步糕(高)升,生活甜甜蜜蜜(馅)。

骨累是最具代表性的灵石风味食品之一,酥软可口,营养丰富,是广受人们赞誉的美味佳肴。传说慈禧与光绪皇帝西行西安路经灵石,吃到骨累与和和饭时,赞不绝口,将其做法带入宫中。

相关阅读

谁说山西只有面条,这8种山西特色美食外地人看了都流口水!

成都十大特色美食名单出炉!成都十大名吃排行榜单揭晓!

去河南必吃“特色”小吃,9道河南特色美食,有你喜欢的吗?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